lucy5668 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上午 7:25
版面截屏图
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央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去年ChatGPT的现象级爆火,到今年Sora横空出世,多模态大模型愈发趋向成熟,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一个缩影。
自去年9月份“新质生产力”首次提出以来,如何理解其内涵、把握其本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在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实现持续发展和突破的必然选择。而国资央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顶梁柱,更加需要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释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谈及今后中央企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张玉卓用“源”“升”“态”来概括,即技术源头、产业升级、产业生态。
担重任,国资央企发挥主力军作用
“新”与“质”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原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其关键就在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换,实现以全要素生产力提高为核心标志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国必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我国的创新体系来看,中央企业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为10660亿元,接近全国1/3;如果以增加值来计算,全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64%,中央企业则高达10.2%。拉长时间维度来看,2012年至2023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8.3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中央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实力和组织平台优势。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提出‘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要求,表明创新能力已成为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央企业需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为。”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下一步,中央企业应更加重视科技创新、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其科技创新布局和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建设。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王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国企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不断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
“未来”已来,两大产业成主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为产业升级。张玉卓指出,一方面,中央企业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
在此背景下,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已启动实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发展重心和方向,细化任务目标和路径。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成2.2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5.2%,加大了布局力度。
张玉卓强调,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告诉记者,区别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当前已有发展基础、具有战略重要性、需要加大力度发展的产业;未来产业则倾向于将来要加以发展,但当前尚在研究孕育阶段的产业。那些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将来或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未来产业,有望成为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今年国资央企的工作部署来看,在加快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曾用“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来形容。其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袁野强调,将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集全系统之力,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抓紧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加快以技术突破支撑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领域形成标志性产品;系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创新中央企业、地方及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合作模式,强化跨企业、跨领域协同,共建高效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落地见效,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好发挥国资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下一步,中国移动将主动把握“AI+”时代潮流,推动“5G+”向“AI+”延伸拓展,以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融合创新,开辟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中国五矿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未来,中国五矿将坚守实体经济之本,把握新质生产力之要,在传统和新兴两端发力,提高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一方面,传统产业要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转型,重点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强基转型升级,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等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等领域发力,提前布局、超前谋划,重点在电池原料、硬质合金、硅基材料、特殊领域材料、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等领域抢占制高点。
记者获悉,目前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已有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重点抓好落实工作。
各有侧重,央企增“新”提“质”
对于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来说,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其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之处。
比如,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我国自主核能品牌“华龙一号”已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徐鹏飞告诉记者,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数据密集型产业,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求下,建设数字核工业势在必行。而“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使其成为目前最有望实现“数字核电站”交付的核电机型,这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落实。随着“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将持续推动核电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围绕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华电将进一步深入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加快推动电力工控、燃气轮机、氢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进一步融合;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一批优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重装企业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重装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晓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国机重装重点在清洁能源、航空航天、先进冶金、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加快推进重大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人才链、创新链相融相促,数字智能和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向新,生产力焕新。包括加快新兴领域开拓创新,在清洁能源、新型储能、先进环保等新兴业务领域加大研发成果转换和产业化应用,在新材料领域努力跑出“加速度”;围绕“制造+服务”打造现代工业服务产业,培育检验检测、物流运输、工业安装、运维服务等特色延伸业务,加快新赛道产业布局,助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生产关系。
首先,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要发挥国资央企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作用,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各类主体,协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其次,国资央企要围绕各自主责主业、聚焦国有资本“三集中”,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有序协同发力。最后,需要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需要国资央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要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前央企发展的必然之路。”刘兴国说。
新质生产力是“双轮驱动”下的生产力变革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质生产力”在这一年提出,意义深远。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内部看,2023年我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深水区”,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生产力条件下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的发展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外部看,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困境,地缘政治风险犹存,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华脱钩风险依然存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要从生产力上找答案。”田轩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应对当前发展问题的新思考,也是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新创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逢其时。新技术的变革在不同领域催生了新的发展动能,带来了各个领域的变革。
传统产业升级与未来产业谋划并重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黄冰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以信息技术、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新兴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形态,其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在于“创、新、智、优”。在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指引下,传统生产方式、组织将加快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会持续优化。
“新质生产力既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贾少谦进一步分析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时不我待。海信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以大企业的担当、奋进者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出新成果。
新质生产力虽然喜“新”却并不厌“旧”。田轩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旧动能和传统产业的全面否定和抛弃。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仍有转型升级的需求和空间,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个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看来,新质生产力是“双轮驱动”下的生产力变革。
用金融“组合拳”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发挥好金融的“加速器”“润滑剂”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田轩表示,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根本,要利用金融力量激活创新动能,需要用一整套“组合拳”去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他进一步解释称,从客观上看,我国目前的金融供给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呈现出服务科技创新效能不足以及堵点、瓶颈较多等问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完善。首先,可从政策供给端营造稳定、连续、精准的投融资生态;其次,继续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再次,扶持培育更为积极的创投市场。
同时,要优化间接融资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惩戒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商业银行应强化自身产品创新,结合新经济企业发展特点,根据科创企业发展阶段,在授信、期限、额度、模式上进行分层差异化设计,不断创新丰富支持新经济企业的信贷产品体系。
此外,要加强债券市场化机制改革。提高对中小微企业增信支持,简化发行注册流程,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持续的中长期融资。创新债券融资工具,丰富多样化的债券融资产品,推动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加快资产证券化发展,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债券融资。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发力正当时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加快绘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积蓄发展新动能。
笔者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发力正当时。
首先,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引导金融资源与相关企业精准匹配。
一方面,资本市场要锚定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任务,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推动各类金融资源加快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
这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相呼应的。因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资本市场层面看,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突出“创新、创造、创意”主题,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北交所的定位主要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所以,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牵引作用,打通相关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全面激活市场动力。当然,在这过程中,各方都要压实各自的职责,坚决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拧紧“安全阀”。
另一方面,再融资市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便利渠道。我们看到,一段时间以来,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再融资方案,使得前沿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从资本市场获得了关键性的资金支持,为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突破创新发展瓶颈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相关企业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
当前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可以让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动起来,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共赢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达到“1+1>2”的效果。所以,相关企业要切实用好并购重组工具,抓住机遇注入优质资产、出清低效产能,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创新能力和专业化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监管部门正在推进相关工作。证监会日前召开的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提出,支持“两创”公司并购处于同行业或上下游、与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的优质标的,增强上市公司“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大有可为。相关上市公司理应修炼好“内功”,提升创新实力,交上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为自身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